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村合作 >> 校村合作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校村合作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22/10/10
浏览量:

亚洲博彩网站1983年建校以来,秉承“学好专业,建设家乡”的校训,始终坚持“农科教结合,教学用并举”的原则,面向农村、面向农业,突出农科类专业办学,走出了一条“校村共管,特色教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之路,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建设背景

2010年迁安地区生产总值748.7亿元,农业生产总值37.3亿元,仅占GDP的4.98%。以杨各庄镇代家沟村为例,人均土地4.2亩,土地纯收入每亩仅为502元。增加农业从业人员收入对于迁安这个“因铁而起,因钢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来说,已经迫在眉睫。迁安要打造规模农业、园区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就必须有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俗话说:穷在口袋,根在脑袋。农民农业知识的“穷”让我校农业工程系教师感到责无旁贷,改变传统的“黑板种庄稼”教学模式,探索出既符合农业生产实际,又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是我校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通过开展校村合作---把教学点直接设在行政村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打造了农科专业教学的“迁安模式”。

二、建设目标

(一)传授农民技能 帮助农民致富

学一门技能,增加就业能力对于许多中青年农民来说,既是迫切的要求,又是现实的选择。根据农事季节、存在问题及农民所需,安排相关的老师、专家下乡讲课,进行田间地头指导或开展培训。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减少农民的损失,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启迪农民智慧 转化农村风气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可能避免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冲突,迁安发展现状亦如此。送教下乡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宣传国家的惠民政策法规,规范农民文明礼仪,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三)转变服务观念 提升教研水平

我校专业教师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由于缺乏生产实践经历,限制了实践技能的培养,部分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通过校村合作、特色教学,不但讲起理论来呱呱叫,指导农民农业生产实践时也要底气十足。

三、建设过程

(一)认真调研,确定合作村庄

为了校村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结合迁安围绕生态绿城建设,打造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环京津蔬菜供应基地示范区的政策契机,对全市范围内农业产业突出的村庄进行了认真摸排。

(1)白羊峪休闲农业观光区:以大崔庄镇白羊峪、石梯子沟、步步川、商庄子为主的10个村将建设成以“四区”(绿色果品区、特色种植区、生态养殖区、民俗文化区)、“八园”(板栗、核桃、苹果、安梨、樱桃、葡萄、杏、桃八个主题观光采摘园)为特色的白羊峪休闲农业观光区,四区八园种植面积5000亩,观光区年接待18万人次,需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从业人员1500人以上,需新增专业技术人才500人以上。

(2)岚龙山观光区:以野鸡坨镇爪村、张都庄、武各庄为主的9个村,开发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资源,打造城区南部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区。种植面积2000亩,观光区年接待5万人次,从业人员800人以上,需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20人以上。

(3)瑞阳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以五重安乡瑞阳生态农业园区、苏家沟村、万宝沟村为主,实施智能联栋温室、农产品加工区、现代果业生产与展示温室、环园水系等重点项目,集餐饮、娱乐、休闲、科技展示等为一体。山场种植面积800亩,设施农业种植面积30亩,观光园区年接待10万人次,从业人员300人以上,需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50人以上。

(4)徐流口休闲农业示范区:以杨各庄镇徐流口为主的6个村,大力开发以“山顶栽松柏,山脚植大枣,丘陵种核桃”的理念,形成立体种植模式,开发登古长城、吃农家饭、赏山林景、垂钓、采摘等各种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山林面积7000亩,干鲜果品种植面积6000亩,示范区年接待10万人次,从业人员2000人以上,需新增专业技术人才300人以上。

(5)现代科技示范园区:以夏官营镇、扣庄乡、彭店子乡为主,建设集生态休闲、观光采摘、餐饮娱乐、科普体验为一体的千亩现代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夏官营镇、扣庄乡、彭店子乡建设万亩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需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000人以上。

(6)设施农业园区:以上庄乡、杨各庄镇、彭店子乡为主。建设三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辐射带动三个乡镇建设万亩设施农业基地,需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000人以上。

调研结束后,结合人才需求调研情况以及各村的办学硬件和村干部的和谐管理能力确定合作村庄。到目前为止,共与26个行政村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加强领导,校村共管

要保证校村合作各项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上下贯通的行政管理网络和层层负责的教学管理网络至关重要。一是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主任、乡镇主管领导、教学点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贯通的行政管理网络。二是选派熟悉农业、热爱农村、专业对口、业务优秀的包村包班教师,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开展教学与管理工作。由主管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包村教师、任课教师、校内班主任、教学点班主任、班干部、学习组长一起形成分工明确、层层负责的教育教学网络,确保各项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实施。

为保证教育教学网络能顺利发挥作用,在确定教学点时重点做到了“定好人,把好关”,定好人就是明确群众威信高、认真负责的村干部为教学点负责人,由他们负责协调组织农民学生参加学习,负责学生出勤和学习纪律;把好关是把好学生入学关,由村干部具体摸排报名村民情况,确保教学点农民学生符合报名条件,将村民报名表交学校,学校安排时间到村统一采集图像和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等信息。好的教学点、得力的村干部和合格的学生对保证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以实用为前提,改革教学内容

一个村子,一种品牌;一个教学点,一种特色产业。按照产业特点设置课程,开展特色教学是“校村合作”的关键。在开设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各教学点不同的地理位置、区域特点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了解农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水平,在此基础上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积极开展特色教学。如对以干鲜果品生产为主的教学点,针对教学点所在村实际果树品种(核桃、板栗、苹果、梨、菱枣、杏等)进行专项技术讲解和指导,核桃冬季整形修剪、板栗土肥水管理、梨套袋技术.等专题讲座效果明显。开设的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粮果蔬安全生产知识等课程,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农产品污染问题,确保生产绿色、高效、优质的农副产品,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充分利用公共课教学进行特色专题讲座。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等各个方面进行教育,如《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餐桌上的礼仪》、《筷子使用十二忌》、《电话礼仪》等讲座,教育农民学生养成文明习惯,讲究文明礼仪,遵守行为规范,恪守职业道德,让文明成为每一位农民学生的自觉行动。

(四)课题牵引,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我们实行教师包村制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校村合作的质量取决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此,我们要求教师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有自己的实验项目、课题,有自己的学生致富典型、示范户。

三年来,《赵庄乡土核桃优种选育研究》、《沟南庄日光温室品种多样化试验》等切合教学点实际的课题让教师们“教有标,研有果”,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五)严格考核,校村共赢

严格的考核是巩固校村合作成果的保障。学生成绩评定由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综合评定相结合。过程性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习日志、基地管理进行评定。每次上课时教师都要求学生在出勤表上签字,教师按学生考勤信息表核对,将出勤情况作为学生成绩评定、奖惩的依据。结果性成绩考核主要指期末考试,考试形式采用试卷考试。

四、成果和成效

(一)推动了产业发展

三年来,我校专业教师积极帮助沟南庄村改变多年的黄瓜单一品种生产模式,成立了“支部+合作社”型的沟南庄村杰园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杰园”牌绿色蔬菜商标,两年里新增日光温室58个,大棚66个,新增种植户53个。

步步川教学点青核桃母产量达到3万斤,板栗亩产量达到13万斤,增产18%。产品注册的“富满川”绿色有机商标,是河北省名优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价钱要比一般产品高出20%左右。

擂鼓台教学点结合我市北部“绿道”建设的优惠政策,在我校教师的建议谋划下,发展核桃100亩,种植约5万株。

(二)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

唐山电视台的《三农大视野》节目曾先后邀请刘志老师和曾兆民老师主讲《核桃整形修剪》和《葡萄的冬季修剪》课;《迁安时讯》先后发表题为《转变思路求发展、专业技术惠民生》、《田间地头的课堂》的专版文章;唐山晚报登载题为《课堂,开在广阔田野上——亚洲博彩网站“送教下乡”纪实》记者采访文章,把我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师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温暖送到百姓心头的动人画面定格在了校村合作的舞台上。这些都是全体职教涉农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专业水平提高的有力见证。

(三)提升了全民素质

我专业教师主讲《百善孝为先》专题深深打动了学生,课堂上经常会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迁安电视台对讲座进行了报道。河北职成教网、迁安时讯以《让文明之花开在乡村沃野上》为题,报道亚洲博彩网站的系列教学活动。校村合作以来,共有沟南庄、后窝子等16个教学点被评为文明生态村,隔滦河、石梯子沟、白羊峪获唐山市最美乡村称号,白羊峪是河北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2012年9月入选中国最美乡村。

五、支持保障

(一)组织管理保障

建立教师下乡工作、学习生活制度,教学点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各教学点教室固定、实习实训基地落实到位,教学设施齐全,配置了校村合作教学专用车辆。

(二)经费保障

对于下乡上课的教师,给予下乡补贴。遵循“校村合作、校村共管”原则,对于教学点教学设备损坏、添置等情况学校应与村、镇共同保管、维护,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多部门联合支持

对于表现突出的致富典型、生产能手,农业局、科技局等政府部门积极扶持,让农民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民政部门也对贫困农民家庭给予了有效的帮扶,保证他们正常的农业生产和生活。

六、启发和思考

(一)教学保障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多方努力,但是目前存在专交通工具不足、教学点设施较简陋、实训条件不足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二)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制度

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需要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常态化,对于有相应的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和师资力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应该给予相应的补贴

(三)师资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农民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千差万别,一部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存在欠缺,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